2002-06-03 男
白丁号:53164370
展信佳
机缘巧合下来到这里,还没写信就看了两位陌生笔友的信,感觉他们都是很有思想的人,有一位讲的是自己接触过的文学作品以及自己的理解,还有一位讲的是自己对于痛苦的理解,都十分真诚,附上一些自我介绍吧。我是一个一定程度上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男孩子,爱好吉他弹唱,对上台表演比较向往。性格方面安静温柔,心思较为细腻,但有时也会自我怀疑是否过度矫情,大多数情况下是比较严肃的一个人……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笔友。也祝自己生日快乐(晚上就去看Luca的指弹演奏会,刚好也在我生日这天,还挺不错的)
以下是对我创建的圈子的介绍,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看看
第一次来到白丁友记,感觉这个圈子十分的纯粹和干净,大家都很真诚。通过阅读一位陌生的白丁友记第一批用户的第一封信以及一段时间的体验我也发现一点不足,那就是交流方式太限定了,只能通过成为笔友才能自由地与对方交流,而偏偏笔友只能有一位,就算是会员也只能有两位。
大家对于这点见仁见智,互相尊重就好。
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白自己对于笔友的定义,按照系统的设定笔友显然是十分珍贵的,因为最多只有两位,然而这种珍贵又是靠什么来体现的呢,我初步的理解是这样的,只能通过对第一封信的阅读。或者再严格一些,通过对一个人持续的关注,定期查看对方的动态之类的(然而非会员只能显示三条)首先这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通过这种单向的关注来进一步判断对方是否能达到自己对笔友的要求未免十分主观,其次十分低效,当你好不容易用时间用精力证明了自己对于笔友的选择十分严格毫不随意之后把笔友邀请发送过去,你还需要对方对你的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如果这一步考察对方也觉得你不错,于是你们成功成为了笔友,这样虽然久一点,但也结果还行。如此漫长的过程足够把绝大多数心不诚的人劝退了,我认为这也是这个圈子很纯粹很干净的原因之一。
那么另一种可能,对面拒绝了。那也就意味着前期自己的单向选择完全没有意义,被迫重复之前的考察寻找笔友的过程。
进入第二个阶段,有了笔友后与笔友关系的经营。如果各方面都相处很融洽并且认可了对方的真诚,成功的把对方变成了自己的固聊,加了微信,可以实时聊天,然后这段关系又将何去何从呢?倘若没有那么顺利,笔友就一直只是笔友,我们互相交流沟通,消耗着陌生人和平台带来的新鲜感,之后不上不下,既不能接触新的人,也无法与笔友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因为地理隔离的限制错过一个个人际关系的窗口期,也消耗着自己社交的热情,陷入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境地。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见仁见智,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就挺好的,因为这就是ta想要的。但我想要的是能够不错过窗口期的从线上延展到线下的交往。
因此希望通过成立这个圈子找到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同龄人,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能够有更多的不局限于笔友单一的人际关系和体验。
坐标江苏苏州,希望找到不受地理隔离限制的同性和异性朋友,一起交流成长,有机会的话也想能够找到对象,母胎solo的我真的很渴望正常的由认识到熟悉到好友到密友再到恋人的交往。
Tom Frank
2023.6.7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积极地进行了实践,成功入选学部中秋晚会的节目并成功演出(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年的愿望得以实现),勇敢地跨出自己固有的圈子认识新的朋友(虽然从结局来看不是很成功,但我学到了很多,内心也强大了许多),解锁了自己的长发造型获得了更好的外在以及程度更深的自信。对于自信,我个人的理解并不只是来源于现有的自己或主观或客观的内外部属性评价(比如外貌好,性格好,学习好等等),也来源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决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我知道自己永远在路上,不满足于现状时想改变就能改变自己,这是我自信的根源。话说回来,过度的自信也不是一件好事,我自知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天赋并且基本付出了努力就会有收获,这种过度的自信带来的后果是我对于进度的松弛与懈怠,我对于时间,时机的紧迫程度的认识是不够的,虽然我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但目前就是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去执行每天的任务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我很矛盾,看到这里的你,可以给我一点建议吗?其实关于我现有的自信我知道哪里有漏洞,那就是过于虚幻,类比于理论和实践,我的自信更多在于理论方面。但光有理论是不行的,最终还是得落实在那些摸得到看得着的内外部属性评价上来,在这二者的取舍上我希望自己有紧迫感,但又不焦虑,目前的我过于松弛。似乎有点离题了,最后再回到社交层面吧,毕竟社交才是这里一切的核心。对于我自己而言,最大的优点是真诚,最大的缺点还是真诚,真诚像祝福也像是诅咒一直伴随着我,真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们呼吁真诚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双标,只是希望别人无条件对自己真诚,而自己则视情况而定“灵活变通”,哪一类人更能在社交中占得主动自不必说。因此我说真诚于我而言某种意义上也是诅咒。过度的真诚会吓到别人同时也会灼伤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强加了超出关系的期待是我常犯的错误,我不能说这和我过于真诚没有一点关系。有多期待就会有多失望,我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自己,以为自己足够无所谓,足够“无私纯粹”但最终那种最真实的伤痛还是分毫不减地追加到我的内心,最终受伤的只有我自己罢了……学会调试自己的期待,把自己变冷一些,是我需要学习的人生课程。
TomFrank
2023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