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1 女
白丁号:87175679
给笔友的信:
亲爱的朋友,你好,这封信是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人是矛盾复杂的,我是infp小蝴蝶加上先天的高敏感特征,我常常觉得生活把我把我分成无数个碎片,塑造成了两个自我。
现实生活中的我,被家庭和学校所培育,我看来乐观善良,有点抽象幽默,有挺多朋友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时不时犯点迷糊,憨憨又傻乐这种状态也是真的。
尽管有人在性格层面赞赏我,但无法否定的是,在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中,我一点也不成功。长相一般,能力平庸,普通笨拙,卑微如尘土,那些爱好和性格上的细碎闪光点根本无法拯救整体评价。
同样的,在这样功利的社会框架下,我有时候也会觉得憋闷,所以更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
所以你见到的我,是我内心深处最诚恳真实的我,由文学、天性使然铸成,幽微凄哀的悲观特质和我的敏感融合,我在阅读中变得沉静又混沌,现实中的朋友们与最真实但我尚有遥远距离。如若能找到一位投契的笔友,在与你的对话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健全人格,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说实话,我多年来有写日记的习惯,用的都是对话体,由两个自我所相互对话,所以这封信也沿用了我过往的风格,只是更加综合,再无其他,字字句句皆是肺腑而出。
我对笔友没有要求,年龄,性别,精力,籍贯,民族……现实世界所有的藩篱在此处应该被通通打破,但也无关风月,你我所求,不过缘分二字。
我在此的笔名叫做“西窗烛声”,相信每一个人热爱文学,喜欢创作,都会对自己的代号倾注寓意,我也不例外。
第一个原因是关于我的愿景,映着西窗的雪影,在温暖明亮的烛光下,语音输入的码字,对话,交谈,和自己真切信任的存在进行交流,细碎的话语声漫漫不绝,这是我所求的宁静,自洽和谐。
二来是当初我曾试着在别的APP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图书馆,放上我所有的作品,包括那些零散的、混乱不成系统的文字碎片,结果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没有做成,但是“西窗烛声”这个名字留在了我心底,成了一个未竟的梦。来到白丁,却意外发现它是一片还不错的净土,于是我把我的梦重新种下,以此为名。
但我还有很多笔名,我在写网络小说,而且还有了一点点小的成功,对我而言增强了许多信心,现实世界人人瞧我庸碌无为,我却在远离现实的秘境得到肯定。这份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对我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我看清了自己热爱的方向,脚下的步伐愈发坚定。
是的,我一直认为阅读是对世界的好奇,写作是对自己的好奇,所以自从幼时提笔起,我便再难放下笔墨。我笔下的男女主角都是我的一部分,他们相爱,是我期待的、完成的自我拯救,我也坚信着,有朝一日我一定会有自己的代表作的。
如你所见,以上絮语稍显纷乱,因为我一直是这样的。为了充实自我,不断输入和缓解孤独,我都是长期的鲸吞般的阅读和观影,小说,诗歌,杂文,长中短篇,电影,电视剧,短剧,短视频……各种题材和形式,古今中外,我都努力涉猎,既是创作所需、不丧失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是为了保持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但却对我的逻辑性带来的不是正面影响。
我的阅读和写作都不具备专业性,虽然有时候乐观的安慰自己,野生的更灵气。但依然渴望能更有秩序的建构自己热爱的领域,把书写的作品按照井然有序的规划搭成城堡,为自己的内心打造一个永恒稳固的家。
而我的笔友,我希望能在和你的的对话中,梳理混乱的地方,得到启发……好吧,这么说似乎有点抽象,我的意思是,只要我喜欢你的回信,你的文字,那你就已经是我的建筑工程顾问了(●'◡'●)
本来我想在信中留下自己的白丁号的,觉得如果还未能达到做笔友的程度,但又有些好感,也欢迎围观相互的生活,那也很愉快,但想了想最后还是不了。
或许是轻微强迫症和完美主义稍微的影响下,我还是倾向于“宁缺毋滥”,我只想要完全的契合,聊得来,最坦诚的灵魂的相遇共鸣,才最好。
偶尔我会在结尾给自己留一句话,现在文言一心,几乎是蘸着情感为墨水写下这封不知道会投寄到何处的信件,我便想着也引用一句话作为结尾:
“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
我期待着有这样一位好友,以笔友的身份,单纯被我的文字所吸引,从而跨越现实种种,走进彼此,在心理距离上贴近,相互温暖。
因为字数原因,我暂且写下这些放在信中,祝愿看到这封信的你,生活顺遂,安康如意。
西窗烛声
2024.12.30
(我字写得还行,超级期待和喜欢的笔友书信来往,感觉是很浪漫是一件事。在如今迅疾如风的年代,我们用如此古老的方式,作为精神交流的媒介。)
—————